《礼记》两则
标题:《礼记》中的教育智慧与社会理想
学习目标
- 在教师指导下,正确、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。
- 理解、积累文言实词,翻译课文,掌握文言句子的节奏。
- 领悟教与学的关系,理解“教学相长”的道理,体验文章简洁、类比恰切、说理深刻的写作特色。
学习重难点
- 理解和积累文言实词,翻译课文,掌握文言句子的节奏。
- 领悟教与学的关系,理解“教学相长”的道理,体验文章简洁、类比恰切、说理深刻的写作特色。
教学过程
背景链接
《学记》选自《礼记集解》,是儒家经典之一,涵盖了秦汉以前的各种礼仪论著,共49篇。《学记》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,系统阐述了教育的目的、制度、原则和方法,以及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。
自主学习
- 朗读课文,体会古汉语韵律美,并划分句子节奏。
- 拼音标注和字词解释,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。
- 翻译课文,理解文意。
古今异义
- 佳肴:古义为“即使”,今义为“虽然”。
- 旨:古义为“主旨”,今义为“甘美”。
- 困:古义为“不通,理解不了”,今义为“困难”。
- 学学半:古义为“教”,今义为“学习”。
翻译句子
- 即使有美味的佳肴,如果不品尝,就不知道它的美味;即使有最好的道理,如果不学习,就不知道它的好处。
- 因此,学习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,教学后才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。
- 知道不足,然后才能自我反省;知道困难,然后才能自我勉励。所以说,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。
合作探究
- 理解文章,读出节奏,注意停顿。
- 文章主要论述了“教学相长”的道理,通过“虽有嘉肴”的比喻引入,进而说明教与学的关系。
- 思考“教学相长”的启示,以及它对我们学习经验的启示。
反馈检测
- 背诵并默写全文。
- 完成相关练习题,加深对文章的理解。
教后反思
《虽有嘉肴》通过“虽有嘉肴,弗食,不知其旨也”的比喻,引出“教学相长”的道理。文章结构清晰,论述简洁,通过古今异义的辨析和句子的翻译,帮助学生深入理解。通过合作探究,引导学生思考“教学相长”的启示,并联系生活实际,探讨理想社会的实现。
《大道之行也》
教学目标
- 积累重要词语,理解“大同”社会的基本特征。
- 背诵并默写全文。
- 学习古人追求理想的精神,树立远大的理想。
教学重点
- 要求学生朗读并背诵课文。
- 把握“大同”社会的基本特征。
教学难点
联系实际,思考“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?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”这个问题。
教学过程
- 检查预习,读准字音。
- 诵读课文,整体感知。
- 探究讨论,理解“大同”社会的基本特征。
- 指导学生翻译课文,深入理解。
- 背诵课文,抓重点词句。
巩固练习
- 解释加点的词语。
- 完成相关练习题,巩固对文章的理解。
教师总结
尽管“大同”社会的理想在当时未能实现,但它成为了中国社会思想史上宝贵的财富,激励着历代改革家和思想家追求理想社会。
这两篇《礼记》中的文章,不仅展示了古代教育的智慧,也体现了古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憧憬。通过学习和思考,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,为构建更加和谐、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郑州铭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《礼记》两则(《虽有嘉肴》《大道之行也》) 》
百度分享代码,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