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文:
著作者:胡友生 研究生 高级工程师
著作权说明:
本著作权归属著作者胡友生(网名:胡同友邻)所有,未经作者授权允许,不得作任何商业用途,如需转载、摘编请注明作者及其来源。
60、吹毛求疵
吹毛求疵,从词义上解释就是吹开皮上的毛,寻找里面的毛病,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毛病、缺点,寻找差错,说白了就是在“鸡蛋里面挑骨头”。对于“吹毛求疵”的辩析,大多数人可能都会理解为对事物、事情或对于人“十分苛求”的意思,是不怀好意的、要求完美无缺的故意挑剔。
有的人对待下属或别人总是抓住工作中的一小部分缺点、一点点失误就会大做文章,对满意的过程或结果也演变成了“吹毛求疵”的结论。他们似乎总是追求完美,无法接受任何的不完美。
然而,从心理学角度来看,“吹毛求疵”的背后隐藏的是怎样的心理逻辑呢?首先,这种人可能总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,比别人过得更好,因此喜欢别人也跟自己一样优秀和有品位。他们对很多事情都会挑三拣四,对别人指点迷津,慢慢地就会形成一种“吹毛求疵”的习惯,对自己、对别人都是如此。
其次,他们可能总是看到自己的优点,看到自己生活的完美程度,却看不见别人的善良或是非概念,总以为自己是对的,喜欢把自己的爱好、生活方式强加于人,对自己不喜欢的事情,就会“吹毛求疵”。
第三种心态是对别人出于强烈的嫉妒心理、狭隘心理,一种因为强烈的嫉妒心、狭隘心而去挑别人的毛病,这种心态接受不了任何人的批评和建议,哪怕是良师益友。
第四种心态就是彻头彻尾的“理想主义者”,任何事情只要到了他的眼里,一定会寻找出缺点、错误,一定会有不满意的地方。
家长们对自己的子女常常会有一种“吹毛求疵”的心态要求,希望自己的子女十全十美、尽善尽美,学了钢琴学唱歌、学了跳舞学戏曲、学了绘画学书法、学了诗词学主持、学了围棋学武术、学了体育学乐器等等,好像小孩哪一种兴趣技能不学到,就将成为一种“缺陷”一样。
当然,从辩证法的观点看问题,从另一方面看待“吹毛求疵”却会给予我们一种启示。如在承担安全责任的领导眼里,“吹毛求疵”就是一种积极的预防和预控行为,对于公安侦察而言,“吹毛求疵”就是不放过一小点的疑问、一小点证据,以获得对案件调查百分百的准确性。
然而,我们在追求完美的同时,也必须把握一个“量和度”的问题,千万不能“过了头”。生活工作都会有目标、内容、过程和结果,若在行为过程中与这些东西脱离、脱节,或执行浮夸,去追求一些不实际、“吹毛求疵”的东西,那就失去了生活意义。
最后,十全十美而完美的东西是没有的,追求完美是一种心态,知足常乐却是一种真实,一切顺其自然就好。
谢谢阅读!敬请关注更多文章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郑州铭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诡辩释义60:吹毛求疵 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