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河远上,白云缥缈,孤城伫立万仞高山之巅。羌笛之声,哀怨悠扬,春风似乎都未曾涉足玉门关。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《出塞》,被誉为唐诗三百首的压轴之作。
据《读雪山房唐诗序例》所述,王维、王昌龄、李白三位诗人鼎足而立,而王之涣仅凭《出塞》一篇便足以与之并肩。压轴之作,往往需要具备人名响亮、美之集大成、终结者三个条件。尽管王之涣的全唐诗作品稀少,仅六首,但《出塞》却以其独特的美学元素,担当起了对唐诗的归结之任。
此诗汇聚了多重美学元素:自然景观如黄河、白云、高山;人文色彩如孤城、羌笛、杨柳。它展现了美的辽阔与情的委婉,豪放与孤独。结构上既有放纵,情绪上又有回转,一切尽在短短的诗篇中得以展现,如同在大堂信步,化外遨游。
诗中的每一个词似乎都是俗套,但当它们组合在一起时,却产生了剧烈的化学反应,瞬间光华灿烂。王之涣的《出塞》如同一座孤城,屹立在万仞高山之上,它是唐诗世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。
唐诗的天地,正如诗中所言,一片孤城万仞山,而王之涣的《出塞》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存在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郑州铭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唐诗三百首压轴大戏:王之涣《出塞》 》
百度分享代码,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